脾氣好的領導不是好領導?從瀕臨破產到行業領跑者,這個梅州人做到了--南方日報
把一個默默無聞、瀕臨破產的山區小廠“復活”成全國民爆品行業中鼎鼎有名的科技創新先行企業,廣東振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平功不可沒。
“求賢若渴”“待人真誠”“虛心學習”是他的標簽,這個沒有架子的董事長和員工打成一片,也讓企業在上下凝心聚力中越走越遠。
“企業要發展,科技創新是動力。”深諳創新力量的黃志平在十多年前便帶領企業走上創新之路,本人也獲得“中國企業具創新力十大領軍人物”。
廣東振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平
挽救企業于危急關頭
“剛剛我們談的這件事你們好好去落實,遇到困難及時告訴我……”走進黃志平的辦公室,便看到他與下屬正在交流,氣氛融洽。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情,黃志平便坐下與記者攀談起來,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:親切,謙虛。雖然擁有著一家以民爆為主體,集科研、炸藥生產、銷售、運輸、爆破、拆遷、機械制造、礦山工程設計和信息網絡于一體的多功能集團企業,旗下有大大小小的子公司18家,但這位老總一點架子都沒有,這與他的經歷不無關系。“我17歲就出來打工了,是一名煤礦工人,當時工作辛苦,每個月的工資才34.5元。”黃志平輕描淡寫地提起當年的艱辛。從底層做起的他,對爆破行業的每個崗位都非常熟悉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功夫不負有心人,2005年的6月,他任四零一廠廠長,挑起了這個廠的大梁。天有不測風云,就在他任廠長還不到2個月時間,興寧發生“八?七礦難”,后來全梅州市的煤礦停產,這對于以煤礦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四零一炸藥廠來說,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。“次月該廠銷售量僅158噸,下跌了近三分之二,營業收入僅六七十萬元,我們有178名工人,工資都發不出。”黃志平回憶,當時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,于是他立即調整思路,帶領銷售人員主動出擊,擴展省內外市場。由于產品長期在本地消化,市外的用戶都沒聽說過梅州有個四零一炸藥廠,開拓新市場困難重重。
誠心,是黃志平打動客戶的秘訣。為了把產品賣給省內一家企業,黃志平在一個周末到該企業經理家登門拜訪,不巧對方外出釣魚去了。于是他從中午兩點半在經理家門口一直守候到下午六點。“當那家公司的經理釣魚回來時,發現我在門口蹲守四個小時后被我的誠心感動了。”黃志平說,他把握住機會向對方推薦四零一炸藥廠及產品,成為合作伙伴。
就這樣,他帶著銷售隊伍,幾個月時間跑遍了粵東、粵西、深圳等省內市場,以誠心打動客戶,贏得了一個個新客戶的認同和合作。經過近半年的努力,四零一廠的炸藥銷量逐漸回升到了每月四五百噸的正常水平,使企業克服了礦難帶來的打擊,渡過了生死難關。而小產能5000噸的企業,增加到23000噸的產能,產銷兩旺。
創新為企業插上騰飛翅膀
將一個瀕臨破產的設備老化、技術落后的手工作坊式企業“救活”只是黃志平最初的目標,把四零一廠做強做大才是他的終極目標,憑著豐富的專業經驗和敏銳的市場嗅覺,他瞄準了“創新”這條路。
“那時候硝酸銨要十幾個工人一起,用木槌小心地砸碎了再溶解,既累又臟且不安全,生產效率十分低下。”黃志平說,接手該廠后,他成立了廣東振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先后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了3次升級改造。經過連續三次工藝改造升級,四零一廠已由落后的手工作坊變成了全國同行業的領跑者。該廠的炸藥生產線實現了高度自動化、智能化兼容,從原材料配制到成品包裝,整個生產流程可自動完成。“原來需要六七十人手工完成的生產流程,現在只需要3人操作就可以了,提前5年實現了全國民爆行業技術進步指導意見中的第三期目標,在全國處于領跑地位。”黃志平自豪地說,2015年他們廠被國家安監總局授予全國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標桿企業稱號,及兩化融合標桿企業。據了解,通過三次技術改造升級,該廠的能耗下降了約80%,比行業平均能耗水平還低50%左右。
為了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的驅動力,黃志平牽頭組建了一支以12名博士為主的研究院,承擔了16項國家和省火炬計劃等科研項目,并獲得了8項省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勵,48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。“我喜歡與那些年輕人交流,可以學到很多東西。他們帶著夢想,帶著先進的技術而來,我們為他們提供一個實踐的平臺,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。”黃志平說。
求賢若渴是黃志平得以將企業做強的另一秘訣。為了延攬人才,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團隊,黃志平常常親自出馬。2013年公司的第3代炸藥生產線研發遇到難題,黃志平不遠千里親自去上海請退休機械專家王景超。當時恰好王景超外出不在上海,黃志平便在上海等了3天,直到王景超回來。被黃志平的真心和誠懇所感動,王景超欣然答應來山區梅州幫助解決技術難題。王景超來到該公司后,帶領科研團隊刻苦攻關,第3代炸藥生產線產能提高了3倍多。
不發脾氣的董事長
“我認為,做企業必須要有責任心和人情味,企業要發展壯大,利潤是必須要追求的,但是不能忘記應盡的社會責任。”黃志平樸實地說。在黃志平的老家——梅縣區梅西鎮,他是鄉里鄉親熟悉的人,因為每年他都會捐資扶貧,幫助困難大學生,幫助貧困家庭,表彰優質的學生和教師等,不知不覺已經堅持了9年,捐款達200多萬元。“我也曾經是辛苦過來的,看到鄉親們過得辛苦心里也會不好受,所以便盡自己所能,能幫一些貧困家庭我心里也很高興。”黃志平說。
對待員工,黃志平也是處處充滿人情味,以至于員工都不怎么怕他。對于這樣的現象,黃志平說,如果一個企業領導人讓員工怕,則說明這個領導人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有問題,他要的是員工的尊重,而不是畏懼。“應該給予每一個員工尊重。”黃志平說,自己管理企業10多年,發脾氣罵人的次數不超過3次。為了管理好公司,黃志平制定了完善的制度,每一個崗位都有明晰的崗位責任。對規章制度,他總是以身作則率先帶頭執行。每次進廠區,他都先自覺戴好工作牌,發現有員工違反了規章制度,黃志平會把員工叫來,指出其所犯的錯誤,然后讓他自己對照規章制度提出處罰意見,令對方心悅誠服。
此外,在公司的業務里有一塊是農業方面的,包括冷凍機械、山地運輸機械等,現代化機械的使用對當地的農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。問及為什么會花力氣研究開發農用機械,黃志平的回答也非常樸實,“除去看到這方面的市場前景外,我還希望公司可以為梅州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盡一份力,舉個例子,山地運輸機械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不夠的問題,農民不用挑著沉重的擔子爬上爬下”。
因為從農村出來,黃志平的目光也沒有離開過農村,他以自己的方式反哺著家鄉。
【來源】南方網